2024年922绿色出行宣传活动主题:共享公共空间
主题解读
2024年922绿色出行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共享公共空间,强调人人有权享有公共空间,公共空间适合老人、幼儿、学生、残疾人等所有人。为此,规划设计考虑所有居民和交通方式的更安全的街道,道路公共空间分配优先考虑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动态管理路内停车能有效利用公共空间,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道路交通政策,鼓励社区参与开发城市公共空间等。
未来5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至近70%。由于更多的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本就不充足、欠完善的公共空间将变得更为稀缺。一个所有人、交通方式和活动都有足够空间的城市提供了更多社会公平、更多的道路安全、更少的噪声、更少的空气污染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共享公共空间将给社会带来许多好处。
人们在道路交通中受到的严重伤害占全部交通运输的98%以上。行人作为道路交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亡人交通事故中占比达28%。受到新业态经济迅猛发展的影响以及电动自行车通勤数量的激增,与自行车相关的交通事故不断攀升。老人的交通安全问题也越发严重。国外研究数据显示,弱势道路使用者占城市道路死亡人数的70%。因此,分配公共空间时必须优先考虑这些人群。为了鼓励人们更多地步行和骑自行车,应该提供更高质量的专用基础设施,以及制定优先考虑行人和骑行者的交通规则。
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是室外主要的公共空间。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1.7条强调了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要求到2030年,向所有人,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障人群,普遍提供安全、包容、无障碍、绿色的公共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中强调,“城市街区和道路要有人情味,不要单纯为汽车开道,也要为居民骑车散步、逛街购物、餐饮会友、休闲娱乐提供方便”。国务院《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求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实施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到2025年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共享公共空间将为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改善人居环境、节能降碳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政府依据城市发展和建成区域有机更新要求,在组织实施交通政策和交通基础设施更新时应支持向可持续交通的永久转变。让我们共同努力,改善公共空间!
理论支撑
共享公共空间理念的核心,在于城市的公共空间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进入、使用和享受的场所。
著名的城市规划师扬·盖尔在其经典著作《交网与空间》中指出,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舞台,是居民进行社交、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能够促进人们的交流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提升城市的活力和魅力。通过大量的实地研究和案例分析,扬·盖尔强调了人性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增加座椅、绿化和步行空间来吸引居民使用。他还提出了公共空间质量标准,包括保护、舒适、享受三个维度,为评估和改善公共空间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样,在《伟大的街道》一书中,作者艾伦·雅各布斯详细阐述了街道在塑造城市特色和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一条伟大的街道应该兼具适宜性、可达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能够吸引不同人群前来使用,成为城市的名片和骄傲。艾伦·雅各布斯提出了街道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宽阔的人行道、多样的商铺、适当的街道家具和良好的交通管理,以创造一个宜人的街道环境。他还强调了街道尺度、比例、透明度等方面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在街道中的感受和活动。
著名作家兼活动家简·雅各布斯则从社区生活的角度阐述了公园、街道等公共空间的意义。在她的代表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简·雅各布斯提出了“街道眼”的概念,强调公共空间的安全与活力有赖于街道上人们的自发监督。她认为,繁忙而有序的街道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此停留,从而提高社区的安全性和凝聚力。简·雅各布斯还强调了混合使用的街区、短小的街区和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对城市活力的重要性。她批评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所倡导的功能分区和高楼大厦,认为这些做法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
此外,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的认知地图理论也为共享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认为,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记忆主要依赖于一些显著的地标、路径和节点,这些要素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充分考虑,以增强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和亲切感。他提出了“都市意象五要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认为这些要素塑造了人们对城市的心理图像,影响了人们在城市中的定位和活动。
共享公共空间的理念还体现在包容性设计中,即确保公共空间对所有人群都是友好的,包括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例如,通过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适宜的尺度安排,使得这些空间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市民。英国设计协会提出了包容性设计的五大原则,即以人为本、多样性、选择权、灵活性和便利性,为创造兼具可达性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提供了指导。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和趋势,如“第三空间”和“创意空间”等。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绝妙之地》一书中提出,第三空间是区别于家庭和工作场所的、供人们自由交流和社交的公共空间,如咖啡馆、书店、公园等。这些空间对于培养社区归属感和城市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创意空间则强调通过艺术和文化活动来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使其成为吸引创意人才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结合这些理论和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共享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加以应用,创造出更加宜居和充满活力的城市环境。这需要规划师、设计师、管理者和市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最大价值和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