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出行活动

交通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10%,应加快转型绿色低碳运输

更新时间:2021.06.03

  

  交通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多家机构日前建议,加快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优化绿色交通公共基础设施,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滴滴发展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数字出行助力碳中和》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称,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交通行业“双碳”目标的达成更为艰巨,应在顶层设计、道路空间布局、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汽车电动化转型、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持续突破。

  交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0%左右,其中道路交通在交通全行业碳排放中的占比约80%,且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以道路交通为主的交通行业绿色化转型势在必行。

  《报告》称,数字出行通过发展慢行交通、共乘交通,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的减碳效应强。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不仅搭建了绿色交通体系,也缓解了道路拥堵,降低了城市车辆的整体怠速排放。

  据统计,每年我国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交通拥堵已经成为阻碍城市高效运转的“顽疾”。根据相关研究,车速与碳排放量存在相关性,当车速越接近经济车速,百公里碳排放量越低。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驱动城市交通体系的智能管控,可以缓解道路拥堵,降低排放。

  《报告》建议,在交通领域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明确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前布局,如将慢行车道、共乘车道纳入城市路网的总体规划,将公共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范围,并运用桩联网技术增强充电网络的互联互通能力。

  同时,鼓励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拼车、顺风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具有绿色属性的出行方式成为出行新选择,并研究将其纳入交通规划和绿色出行体系的可能性,扩充绿色出行体系的内涵。

  《报告》还建议,加快“政策+市场”双轮驱动,进一步明细汽车电动化转型的行动路径,如针对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和技术水平制定不同的转型方案和时间表。精细化补贴方案,变“购置补贴”为“运营补贴”,切实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率。在推动乘用车电动化转型的同时,加快推动货运车辆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适度降低电动汽车加入数字出行平台的准入门槛。

  有关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交通运输企业是生产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体,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大中型企业应尽快开展碳排查,制定各自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细化减排战略和措施。

  来源:第一财经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922绿色出行”版权均属922绿色出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922绿色出行”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