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出行活动

厦门岛内绿色出行比例达76% 《2020年度厦门城市交通发展报告》分析解读热点话题

更新时间:2021.08.27

  

  台海网8月2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和交通研究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厦门城市交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在往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交通发展新态势聚焦章节,对城市发展的最新形式进行分析和解读。

  《报告》显示,2020年厦门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良好成绩,本报今日盘点市民较为关注的话题。

  出行方式

  岛内以慢行和公交为主

  绿色出行比例达76%

  《报告》显示,我市居民日均出行2.55次,平均出行时间为24.19分钟,平均出行距离为4.5公里。与2019年相比,平均出行时耗下降0.4分钟。

  《报告》结合居民出行补充调查、地铁公交客流、出租网约车和共享自行车订单等数据,对市民出行方式进行了推算与校核。结果显示,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及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为44.7%,较2019年略有上升,是厦门市居民最主要的交通方式;私人小汽车(包括自驾和搭乘)出行比例为20.1%,较2019年略有下降。

  交通方式占比方面,本岛以慢行和公交出行为主,绿色出行比例76%,远高于岛外和进出岛交通。

  出行空间

  跨岛出行日均百万人次

  岛内与集美海沧较紧密

  《报告》综合分析手机数据、居民出行调查等数据,2020年厦门居民出行空间分布显示(注:为排除疫情影响,使用2020年8月及10月非节假日数据进行分析),本岛是厦门居民出行最活跃的片区,岛内出行占全市居民出行总量的50%左右,东西向出行略强于南北向。

  出入岛出行总量110万—120万人次/日。集美区和海沧区与厦门岛联系较为紧密,分别约占出入岛总量的42.3%与28.2%。同安、翔安与本岛联系较弱,合计占出入岛总量的29.5%。岛外4个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全日岛外跨区交通出行总量40万—45万人次,较2019年显著上升。

  轨道交通

  轨道客运量同比增长96%

  上下客流主要集中在岛内

  《报告》显示,2020年厦门市轨道客运量11396.58万人次(2019年轨道客运量为5808万人次),同比增长96%。

  在日客流时段分布上,轨道客流呈现早晚两个高峰,晚高峰系数比早高峰略高。轨道站点上下客客流主要集中在岛内,除换乘站吕厝外,轨道1号线客流最大的三个站点为镇海路、乌石浦和园博苑;轨道2号线客流最大的三个站点为蔡塘、岭兜和海沧湾公园。

  2020年轨道1号线最大客流断面出现在吕厝—乌石浦站,单向客流约5.49人次/日,跨海通道客流单向约3.98万人次/日。轨道2号线最大客流断面出现在吕厝—江头站,单向客流约4.07万人次/日,跨海通道客流单向约3.09万人次/日。

  出行工具

  小汽车增长速度放缓

  新型共享出行比例增长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75.5万辆,较上一年增长5.7%,净增9.4万辆。

  《报告》提到,2020年以网约车、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型共享出行模式进一步发展,至2020年12月,网约车日均订单数接近40万,较2019年12月增长46%。共享单车全年骑行量较2019年增长30%,天气炎热的6月—8月骑行数较上年增长53%。

  在出行分布上,出租网约车出行集中区域与城市人口岗位分布相耦合;共享自行车出行呈现与轨道的强相关性,共享自行车客流集中在岛内,岛外使用者很少。

  (文/记者 马啸凌)

  来源:台海网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922绿色出行”版权均属922绿色出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922绿色出行”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