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出行活动

中国“两山”理念实践成果亮相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及“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等一周简报(10.13-10.19)

更新时间:2025.10.20

  

  922绿色出行平台推出“绿色出行 一周简报”栏目,回看过往一周与绿色出行和绿色交通相关的政策措施、重要事件以及有趣故事。山积而高,泽积而长,922绿色出行平台以点滴积聚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出行,一周简报:1. 中国“两山”理念实践成果亮相世界自然保护大会;2. 六部门: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3. 我国“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启动试运行 助力国际航运绿色转型; 4.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5. 我国首次批量发行无障碍中国和世界地图;6. 英国签署两项碳捕获商业合同,定下年捕 120 万吨 CO₂助力净零目标。

  1. 中国“两山”理念实践成果亮相世界自然保护大会  

  当地时间10月9日,第八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开幕。本届会议的主题为“为变革性保护注入动力”,来自多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术界、企业界、土著及青年等上万名代表参加,共同制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6—2029年规划,推进今后20年的长期战略愿景。当天,中国自然资源部以“中国‘两山理论’促进自然资源变革性保护”为主题的中国专场活动成功举办。专场活动通过案例分享、成果发布系统展示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理念、实践与创新成果。场活动期间,《“两山”理念中国典型案例集》《海洋生态分类分区应用案例集》及《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上海黄浦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等一系列公共知识产品正式发布,凝结了中国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宝贵经验,旨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办,每四年召开一次,被誉为全球自然保护盛会。本次会议召开之际,恰逢多重全球议程的关键窗口期——距离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巴黎协定》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的节点仅剩五年,因此本次会议也被国际社会视作检验全球自然保护行动进度的一个“中期评估”场。(央视新闻,2025-10-10)

  2. 六部门: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公共充电设施提质升级行动方面,提出补强城市快速充电网络、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更新改造、补齐农村充电设施建设短板。到2027年底,全国城市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括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至少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他地区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0-17日,第03版)

  3. 我国“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启动试运行 助力国际航运绿色转型

  “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近日在北京启动可持续交通燃料认证试运行,中国能建氢能公司吉林松原绿氨项目、中华煤气内蒙古绿甲醇项目成为首批纳入认证的项目,标志着我国在可持续燃料国际治理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可持续燃料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远洋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我国发起这一国际性认证体系,既能衔接国际海事组织相关法规与国内产业实际,又能充分发挥我国可持续燃料产业优势,降低产业成本,为打造国际性可持续燃料供应、加注、交易、定价中心提供支撑,同时推动交通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中国能建总经济师周小能表示,该认证体系试运行将助力我国突破传统油气对外依赖格局,依托风光新能源资源禀赋与产业链优势,推动可持续燃料成为继动力电池、新能源车后的又一绿色增长极,为全球航运温室气体减排贡献中国方案。(新华网,2025-10-13)

  4.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

  10月13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上正式发布。本次评选的“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主要为近五年已经完成且实践验证有效的、并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既包括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技术装备,也涵盖工程科技关键性原始创新与突破。“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分别是:“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Blackwell GPU架构、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人形机器人、抗体偶联药物。(中国科协之声微信公众号,2025-10-13)

  5. 我国首次批量发行无障碍中国和世界地图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在第42个国际盲人节到来之际,星球地图出版社与中国盲文出版社共同出版的《无障碍中国地图》《无障碍世界地图》13日在中国盲文图书馆发布。据悉,这是国内首次批量发行无障碍中国和世界地图,采用数字盲文印刷技术。其中,中国地图以触感增效标注省级行政区划和重点地理标志,世界地图利用不同增效纹理标注七大洲四大洋。出版过程中,两家出版社严格遵循国家地理数据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实现地理知识无障碍传递。中国残联宣传文化部主任王宏伟表示,此次发布的触觉出版物是我国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和《马拉喀什条约》的重要举措。未来有关各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更多无障碍文化成果落实落地,让更多残疾人朋友平等共享文明滋养,更好融入社会。(新华网,2025-10-13)

  6. 英国签署两项碳捕获商业合同,定下年捕 120 万吨 CO₂助力净零目标

  英国政府于 9 月 25 日正式宣布,已签署两项碳捕获与储存(CCS)商业项目合同。这两个项目将聚焦工业排放治理,预计每年合计捕获 120 万公吨二氧化碳,同时创造约 500 个技术岗位,为英国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提供关键支撑。英国政府明确表示,碳捕获与储存(CCS)技术是抑制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排放的核心手段之一,也是实现 “2050 年净零排放” 国家气候目标的重要路径。此次签约的两个项目分别落地能源密集型领域,针对性解决工业与废物处理环节的碳排放问题。海德堡材料公司(Heidelberg Materials)项目:选址于威尔士北部的帕德斯伍德水泥厂,将围绕水泥生产这一高排放环节部署碳捕获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释放;Encyclis 公司项目: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埃尔斯米尔港,聚焦 Protos 废物转化能源设施 —— 该设施在将废物转化为能源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碳排放,项目将通过 CCS 技术对这部分排放进行捕获与储存,实现 “能源回收 + 碳减排” 的双重效益。两项项目的落地,不仅是英国在碳捕获技术商业化应用上的重要实践,也将为当地带来技术岗位红利,推动低碳技术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英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低碳转型产业链。(国际能源网,2025-09-25)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922绿色出行”版权均属922绿色出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922绿色出行”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