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工厂烟雾、野火霾害——无论你居住在地球何处,很可能几乎每天都会暴露在某种形式的空气污染中。
空气污染的后果可能导致健康受损甚至死亡。一项权威研究显示,仅2021年空气污染就造成810万人过早死亡。
9月7日,全球庆祝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展示应对空气污染的解决方案。今年主题“为空气赛跑”既体现了应对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 · 古特雷斯所称“全球紧急状况”的迫切性,也呼应了体育界对清洁空气日益增长的支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工业经济司副司长史蒂文 · 斯通(Steven Stone) 表示:“如同运动员,我们都需要清洁空气来运动、表现和茁壮成长。清洁空气维系健康人群、韧性社区、强劲经济以及更健康的地球。”
在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来临之际,以下是关于空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的解析:
1. 空气污染形式多样
空气污染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类。
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源自全球数十亿人烹饪使用的木材、木炭、动物粪便等“固体燃料”,燃烧时释放的粉尘、煤烟和黑碳等微小颗粒统称为细颗粒物。
室外空气污染源多种多样,包括工厂、机动车乃至森林火灾和沙尘暴。专家表示,最令人担忧的污染物包括:
•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PM10和更微小的PM2.5细颗粒物;
• 木材、煤油和木炭燃烧产生的无味气体一氧化碳;
• 阳光与特定气体反应形成的雾霾主要成分地表臭氧;
• 以及化石燃料工厂和车辆产生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2. 空气污染无处不在
全球99%人口呼吸着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不达标的空气。
3. 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PM10为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可深入肺部引发炎症并损伤呼吸道内膜。更小的PM2.5危害更大,能进入血液影响全身器官。空气污染关联肺炎、心脏病、中风、肺癌和死产等多种严重健康问题。
4. 空气污染致命性不容小觑
2021年非营利组织健康效应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导致810万人过早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八分之一以上,其中70多万死者是五岁以下儿童。
5. 空气污染阻碍体育活动开展
从加拿大到印度,空气污染屡次危及重大体育赛事。PM2.5等污染物浓度升高对运动员构成风险。因此,世界田径联合会等体育管理机构纷纷加入清洁空气倡议——在体育场安装空气质量传感器监测尤其对跑者危险的高污染情况。
6. 空气污染加剧气候危机
许多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同时会在地表附近捕获热量加剧气候变化。研究表明,包括甲烷和黑碳在内的“超级污染物”应对迄今大部分全球变暖负责。
7. 治理空气污染可挽救生命,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人类迈向更美好未来的蓝图,而其中多数都与减少空气污染密切相关。减少空气污染物不仅能改善公共健康 (SDG3),还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减少误工天数消除贫困 (SDG1),并通过保护易受污染影响的儿童和老年人群体而减少不平等 (SDG10),甚至能对抗饥饿 (SDG2)——常见污染物地表臭氧会抑制作物生长。
8. 终结空气污染需全球协同治理
空气污染不分国界,臭氧和某些颗粒物能跨境传输数百至数千公里,因此专家强调唯有各国共享知识、统一战略并协同调动资源才能有效应对。
9. 空气污染可防可治
空气污染的多样性导致无万能解决方案,但以下经济有效的措施可供各国和城市参考:
• 建设完善的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为数据驱动的政策制定和预警机制提供支撑;
• 运用全球数据和可靠科学信息进行决策,切实保障公众健康;
•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实时共享空气质量数据;
• 通过法律法规限制已知污染源排放;
• 核算治理空气污染经济效益(通常远高于成本);
• 强化治理空气污染机构职能。
环境署专家斯通指出:“企业和个人也需共同发力,唯有齐心协力才能赢得这场清洁空气的赛跑。”
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针对供暖、烹饪、交通、农业和废弃物部门的综合政策可使全球暴露于危险污染水平的人口减半。
10. 联合国积极应对污染危机
数十年来联合国持续帮助各国、城市和社区应对空气污染危机,通过和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 (Climate and Clean Air Coalition)、呼吸生命 (BreatheLife) 等关键利益相关方建立伙伴关系发挥重要作用。
在“无污染地球共同方针” (Common Approach to a Pollution-Free Planet)框架下,联合国各机构正依据各自使命以更大影响力协同应对污染挑战,旨在为全人类确保清洁、健康、可持续的环境。
9月7日是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这一国际日推动世界采取行动,减少每年导致810万人过早死亡的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