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江豚的“微笑”成为靓丽新名片
2021年,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试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效获得国家肯定,35项改革经验和制度成果加快落地实施,景德镇转型发展、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与福建共同创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我省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国家公园的省份。
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新提升,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保持全国第二,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6.1%、中部第一,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5.5%,长江干流江西段和赣江干流水质保持II类标准。成功举办“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鄱阳湖白鹤保护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江豚时隔40余年重返南昌主城区赣江江段,江豚的“微笑”成为江西靓丽新名片,赣鄱大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推进南昌城市滨湖地区打造综合治理新模式
我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141座非法码头整治基本完成,关闭退出化工企业89家,港口码头垃圾接收设施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省部共建江豚保护基地五年规划,我省成为长江流域唯一享有该政策的省份。
加强系统性生态修复。完成人工造林104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81万亩、森林抚育584万亩。持续开展森林督查、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专项行动,完成湿地综合治理5.7万亩、矿山生态修复5.2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388平方公里。打造综合治理品牌,加快推进南昌城市滨湖地区、赣南山地丘陵地区、吉安千烟洲小流域等打造综合治理新模式。
加快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
我省加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制定实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积极打造“江西绿色生态”区域公用品牌。
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推进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宜春“生态+”大健康试点、上饶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建设,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总收入分别增长32.9%、10.7%。
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省航空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7.7%,制造规模居全国第三,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300亿元。大力开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专项行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5%,新增绿色园区14家、绿色工厂40家、绿色技术创新企业20家,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实施6000余个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
我省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全面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共建、生态成果共享。共建秀美城乡,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6000余个,整治改造老旧小区、城中村1万余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保持全国前列。全面推行“五定包干”管护机制,安排补助资金13.9亿元、完成村组整治1万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1%。
共享生态红利。深入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建设,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持续加大生态环保资金投入,连续6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下达流域补偿资金210.9亿元,积极推进第三轮东江流域跨省补偿。全省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5100万亩,选聘生态护林员2.4万人,安排补偿资金2.4亿元。
全面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我省提出,2022年主要目标是“一个保持一流、两个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一流,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3.1%,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5%以上,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全面建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更加顺畅,节能降碳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构建系统完整高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全社会生态意识显著提升,生态文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持续增强,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更加健全。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我省提出,聚焦探索转型路径,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稳妥有序开展重点城市、园区、企业碳达峰试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确保能源安全。
聚焦筑牢生态屏障,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补齐污水管网、生活垃圾、医废危废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行。
支持南昌、赣州、上饶创建绿色出行城市
我省提出,聚焦培育绿色动能,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和全国性生态产品综合交易平台,支持抚州、南昌、吉安等地开展GEP核算试点。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支持南昌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扎实推进制造业产业三年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物联江西”“智联江西”。
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提升生态文明治理效能。持续深化河湖林长制改革,建设幸福河湖。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推动与长江中下游省市开展跨省生态补偿。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美丽江西建设规划,推行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试点示范,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支持南昌、赣州、上饶创建绿色出行城市,健全生态文明志愿服务体系,凝聚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南昌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跃强)
来源:南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