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集”发布活动在联合国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主办,发布的22个案例涵盖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技术、数字智慧化转型、公共交通优化等领域。
这些案例分别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组织和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埃及、南非等国家的交通部门推荐,展现全球交通领域具有创新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项目、工程、技术,全面体现可持续交通体系“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价值内涵,并展现交通与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协同性。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哈尼夫在致辞中表示,发布的案例证明,可持续交通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由无数创新实践构建的现实路径,为“联合国可持续交通运输十年(2026-2035年)”行动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致辞表示,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情况远不及预期。国际社会应加强交通合作,坚持交通先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创新驱动型交通体系。本次案例发布活动为各方促进知识分享和务实合作提供重要契机。中方致力于同各方加强在全球发展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合作,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为各国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5全球可持续交通最佳实践案例中,作为中国代表团重点推介的三大案例在大会上展示,中国案例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及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分别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主导推动的“枣菏高速公路绿色能源融合项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导推动的“北京出行即服务(MaaS):绿色出行枢纽”、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主导推动的“柯桥四好农村路项目”。
01枣菏高速公路绿色能源融合项目

作为中国首条全路域交能融合项目,中国能建枣菏高速公路绿色能源融合项目利用高速沿线符合建设条件的护坡,高速沿线服务区、收费站内符合建设条件的建筑物屋面、建构筑物周边地面等区域,建设总装机容量124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项目同步建设零碳智慧服务区、光储直柔建筑、交通能源统一管控平台等新型系统,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车路能云一体化、交通用能绿色化、交通能源产业集群化,通过实践推动能源使用、供应、消纳系统的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和一体化运营,将绿电转化为智慧、经济、绿色的交通运力,推进交通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目前,项目一期、二期工程78兆瓦光伏全部建成并投产运营,是国内目前单体高速公路装机容量最大的交能融合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产生8317.13万千瓦时清洁电力,累计节约标准煤约2.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9万吨,申领交易绿证83171张,缓解当地夏季用电高峰需求,有效降低高速公路及周边区域用能成本。(点击查看详情)
02北京出行即服务(MaaS):绿色出行枢纽

北京市自2019年11月启动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简称“北京MaaS”)建设以来,始终秉持“绿色、一体化”发展理念,在政企合作、数据赋能、服务升级与机制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经过近六年实践,北京MaaS已成为千万用户的绿色出行首选,目前平台累计服务用户超3000万,碳普惠实名注册用户达560万。北京MaaS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超大城市破解交通难题、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生动样本,更通过全球平台贡献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点击查看详情)
03柯桥四好农村路项目

毗邻曹娥江的江滨路
作为首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十年来,柯桥区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率先推行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大力推广“四好农村路+”模式,首创 “全域公交”站点,率先尝试“客货邮”融合运营模式,探索“四好农村路”2.0版本,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先行路径,推动形成“高效、便捷、绿色、包容”的农村公路发展格局。
在过去十年间,柯桥累计投入超百亿元用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与改造,升级农村公路574条,总里程达722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养护1.5万公里,养护率达100%,优良路率从49.19%提升至93.43%;全区214个行政村实现智能巡路、安全设施设置、路灯亮化三个100%全覆盖。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柯桥区持续做深“交通+”文章,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赋能乡村经济增长。农村公路变身旅游线路,全区乡村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较十年前增加超16小时,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实现2.6倍增长。道路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十年间激活2000余栋闲置农房,流转土地760余亩,带动9000余人实现农村就业。农产品搭乘物流“快车”畅通无阻,农产品运输量增长20余倍,运输品类拓展超67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