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绿色出行平台推出“绿色出行 一周简报”栏目,回看过往一周与绿色出行和绿色交通相关的政策措施、重要事件以及有趣故事。山积而高,泽积而长,922绿色出行平台以点滴积聚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本期一周简报共有 7 个绿色出行相关的行动。1. 中国推动南极考察快速进入绿色能源时代;2.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国标出台;3. 2025年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在北京举行;4. 上海地铁实现5G公众信号全覆盖;5. 北京发布首个“公园治愈指南”;6. 重庆中心城区累计建成61公里滨江岸线;7. 《山西省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印发。
1. 中国推动南极考察快速进入绿色能源时代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南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技支撑战略”启动会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表示,随着中国南极秦岭站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启用、《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十二年发展纲要》发布等,中国技术和理念正推动南极考察快速进入绿色能源时代。各国在南极已经建立超90个科考站和营地,能源消耗总量不断上升,其中燃油消耗占比超90%,科考产生的污染物与碳排放逐年增加。孙宏斌介绍,中国率先践行绿色考察倡议。比如南极秦岭站于今年3月启用新能源系统,清洁能源比例最高可达60%以上,在无风无光的情况下,可为站区提供约2.5小时供电。(新华网,2025-04-16)
2.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国标出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近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标准主要修订了热扩散测试的技术要求,由“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订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进一步明确了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同时,新标准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光明日报,2025-04-16)
3. 2025年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在北京举行
4月16日,2025年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西玉河蓄滞洪区规划绿地举行。活动以“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来自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北京市的107名部级领导干部参加。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自2002年起已连续开展24次,累计有部级干部3800余人次参加,共栽植树木近4.5万株。共和国部长身体力行,带头履“植”尽责,为带动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推进国土绿化、共建美丽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民日报,2025-04-17)
4. 上海地铁实现5G公众信号全覆盖
近日,上海地铁全线网5G公众信号正式开通,覆盖全市21条线路、517站、896公里的超大规模轨道交通网,这标志着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地铁全线迈入“5G时代”的超大型城市。除为乘客提供更好的上网服务外,通过5G提供的宽带通道,可以远程监测地铁列车总体运行状态,还可以实时获取对传输速率有更高要求的弓网监测图片、视频等重要数据,让数据挖掘分析更为充分,从而实现关键部件维修模式从故障修到预防修的演进。此外,上海地铁部分车辆基地投用了5G巡检机器人,利用5G提供的高速通道,实现对采集到的车下重要部件高清图像和视频的远程检测及故障识别,可替代超过80%的车下人工巡检,准确度约98%,进一步提高维护效率和质量。(中国新闻网,2025-04-15)
5. 北京发布首个“公园治愈指南”
4月17日,北京发布首个“公园治愈指南”,推出30处适合阅读小憩、品茗放空的游园场所和休闲空间,让市民、游客在清静雅致的环境中感受自然、放松身心。30处推荐地点包括中山公园蕙芳园、颐和园畅观堂、天坛公园斋宫、香山公园见心斋、陶然亭公园华夏名亭园、紫竹院公园友贤山馆、北海公园快雪堂等,这些空间虽位于热门区域内,但都清幽宁静,可以让市民、游客放慢脚步,尽享自然与人文交织之美。(人民日报,2025-04-18)
6. 重庆中心城区累计建成61公里滨江岸线
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消息:重庆按照“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思路,加快推进“两江四岸”109公里岸线治理提升。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累计建成61公里滨江岸线,开放14个各具特色的节点公共空间。今年,重庆加快推进“两江四岸”整体提升攻坚行动,计划提速提质建设30个“两江四岸”整体提升项目,重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滨江风景线。其中,实施续建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18个。(重庆日报,2025-04-17 图片来源: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 渝中区珊瑚公园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
7. 《山西省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印发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和省交通运输厅近日印发《山西省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引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原则,建设完善全省碳普惠公众参与平台,研究制定碳普惠量化、交易、运行等相关规则制度,扩大碳普惠覆盖场景,探索建立个人碳减排账户,丰富公众参与绿色低碳行为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运行有序的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该机制建设内容包括:建立碳普惠管理体系、完善碳普惠数字化服务体系、建立广泛覆盖的碳普惠应用场景体系、创新可持续的碳普惠激励体系。(山西日报,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