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轻拂,碧水蓝天间,一条绿道蜿蜒向前。今年春节,全长71公里的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绿道外海段一期试运营,面向公众开放。至此,滇池绿道环草海段至晋宁最美公路(爬齿山)实现共108公里的开放。从高空俯瞰,长长的绿道,循岸线、连山海、串湿地、过村庄,一路与滇池相伴,宛如一条翡翠项链,勾勒出壮丽大城的旖旎轮廓,谱写着这条道路上富民、利民、乐民的新时代乐居图。
打造“最美风景线”
绿道是在城市肌理中不断生长的绿色空间,是繁忙生活中可望且可及的田园诗意,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注脚。2021年3月,滇池绿道作为昆明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启动建设,由昆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推进项目实施。
滇池绿道以世界级高原名城会客厅、滇池最美绿色翡翠项链和环湖生态屏障、城市山水景廊、文化旅游长廊为定位,以“大湿地、大生态、大景区”为建设目标,规划总长度达137公里,分期实施开放。同时,配套建设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的驿站、停车场等设施。
绿道建设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打通这条城市“绿色动脉”并不容易。据了解,滇池绿道外海段所处区域生态环境极为敏感,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且大部分位于滇池生态保护核心区,在此修建绿道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为此,昆明市邀请云南省设计院等单位组成联合体参与规划设计,邀请多位行业专家反复论证研究,将滇池绿道打造成“最美风景线”。
勾勒四个特色景区
经过4年建设,目前滇池绿道已初具雏形,项目以骑行、步行为主要方式,展现滇池“傍山瞰湖—穿林近湿—踏田连村”的多样风貌,形成四个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景区。
都市休闲段——环草海至三个半岛,全长37公里。一条红蓝步道似绚丽丝带,在城与湖之间蜿蜒。清晨,市民在“最美S弯”活力开跑,邂逅清新朝气与潋滟湖光;午后,移步天空之镜,澄澈湖面倒映万物,如梦似幻;夜晚,踱步至东风坝七孔浮桥,湖光与灯火交织,映衬出西山“睡美人”的婀娜身姿。
森林湿地段——宝丰湿地至古滇湿地,全长25公里。红橙色的水之桥仿若彩带穿行湿地之间;草之桥鸟巢观景台与苇荡浑然一体,似入梦幻世界;循着薰衣草的花香,行至捞鱼河湿地,林之桥分幅穿梭林间,充满探索趣味;山之桥蜿蜒在铭真山和长腰山上,在“滇池之眼”观景塔上极目远望,尽情感受“五百里滇池”的浩渺无边。
乡村田园段——古滇湿地至牛恋村,全长21公里。小渔村、牛恋村、河泊村的故事书写于金色的稻浪之上,被视作“爱情树”的百年桉树矗立于村之桥,见证着“不爱万物唯爱你”的浪漫。
瞰湖踏野段——牛恋村至最美公路,全长25公里。飞崖而下的湖之桥层层盘旋,人们可以在这里邂逅最美沙滩,打卡网红鲸鱼岛,欣赏一群飞鸟,在最美公路上骑行,追逐一抹晚霞。
是“景观之道”也是“幸福之道”
滇池绿道不是一条简单的绿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滇池绿道在全面保护现有自然山体、滇池、湿地、农田乡道等生态本底,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前提下,打造出野趣盎然的生态绿道,取得了以道守界、依道带面、串道活链、借道展卷四大成效。
据悉,滇池绿道串联了沿线43处主要湿地公园、2个历史文化名村、20余处美丽乡村,绘就有生态、有特色、有文化、有风貌、有业态的滇池乐居图景。同时,创新设计国内首座多孔拱型钢浮桥,打造以“七彩云桥”为主题的13座特色栈桥、以“物语小桥”为主题的17座特色跨河桥,建设了30余处观景打卡平台。
目前,昆明市已有不少运动爱好者前往“尝鲜”。市民张先生说:“走在这条路上,能看山、看水、穿越田野和村庄,让我们近距离感受滇池之美、生态之美。”
相关负责人表示,滇池绿道不仅是承载绿色生态美景和历史人文底蕴的“景观之道”,也是美丽环境转化为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25-02-26 第 2 版)
作者:云坤
图片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高吴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