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铁联运是便捷出行的重要组合方式之一,结合了高铁与民航这两种满足高效出行需求的交通方式,能够快速构建起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空地结合的立体运输格局。一些民航和铁路企业合作推出空铁联运产品,旅客不但能在同一购票平台一键下单、一次购票,还能实现行李直挂,在乘飞机和赶高铁之间迅速转换,更快速便捷地抵达目的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既是交通自身发展内在驱动,也是老百姓便利出行的现实需求。
2023年8月,中国铁路已与东航、国航、南航3家航司开展合作,线上提供空铁两段客票的“一次购票、一次支付”,线下实现枢纽换乘节点“一证通行”,覆盖超过46个中转城市,通达1200余个火车站,已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空铁联运网络覆盖。
铁路与航空之间的有效换乘不仅能拓展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各自的辐射圈,还将促进国内与国际联运,实现国内旅行和国际旅行的无缝隙中转。近期,一些城市突破民航和铁路企业瓶颈探索空铁联运,是提升出行品质的有益尝试。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空铁联运启动
2024年1月19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空铁联运启动仪式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举行。中国国际航空、四川航空等多家航司联合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空铁联运旅客推出优享权益“大礼包”。四川着力打造空铁联运一体化样板服务,加快推进“设施互通、数据联通、票务打通、服务融通”,已经实现了轨道交通10号线、18号线、19号线、成贵铁路、成宜高铁与双流机场、天府机场的无缝衔接,省内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宜宾、眉山、资阳等主要城市均可“一票直达”。双流机场、天府机场航站楼设置了空铁联运旅客优享值机柜台、优享安检通道,向有需要的空铁联运特殊旅客免费提供迎接服务、值机协助、轮椅服务等爱心服务项目。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依托12306建立空铁联运服务平台,成立“空铁联运”服务保障队,为老、幼、病、残、孕等旅客提供从“车门”至“舱门”的“一站式”服务。(来源:四川观察)
上海:空铁联运首票货物成功运送
2024年1月18日,上海空铁联运服务中心在沪举行成立仪式。在各方见证下,成员单位代表签署了多方合作协议,为上海空铁联运服务中心揭牌,同时宣告空铁联运首票货物成功运送。上海空铁联运服务中心的成立,旨在以构建协同创新、绿色智能、经济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为目标,实现空铁联运业务一体化运营和管理,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据悉,正在建设中的东方枢纽上海东站,以“站场城一体化”为建设发展目标,预留空铁物流预留工程,将推动上海空铁联运进一步发展,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来源:上观新闻)
武汉:“空铁联运 汉达九州” 品牌服务升级
2023年11月,武汉机场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合力打造“空铁联运 汉达九州”品牌,通过建立联动机制、打通服务链条、丰富服务产品,让空铁联运再次提档升级。该品牌推出后,每日空铁联运旅客增至2800人次,相比10月份,环比增长32%。空铁联运已然成为武汉及周边地区旅客介于航空和铁路之间的第三种出行选择。(来源:湖北日报网)
青岛:多式联运拓展腹地客源
2023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进入首个常规运营年和真正意义上的启航年,各项运营指标稳步提升。青岛机场积极发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坚持“竞合”思维,与潍坊合作试点启用潍坊北站高铁城市航站楼。协同OTA平台,试点推进胶东半岛重点城市来青乘机旅客免高铁票。积极协调铁路部门,推动铁路青岛机场站班列加密至日均30班次,同比增长了30.43%。通过多措并举,2023年,青岛机场空铁联运旅客较2022年新增45万人次,进一步拓展了胶东国际机场的腹地范围。济青高铁上的青岛机场站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配套建设的无缝换乘站,与航空、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出行。出高铁站即可办理值机,旅客乘坐高铁出站后,步行约50米,即可到达“办理空铁联运乘机手续”位置,乘坐飞机的旅客可以在此换取登机牌,办理行李托运。(来源:大众日报)
石家庄:空铁联运旅客运输量持续增长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贯通投入使用,次年3月6日,石家庄正定机场高铁候机楼正式投用。历经十年发展,空铁联运旅客运输量持续增长,空铁联运已连续5年在正定机场旅客吞吐量中的占比达到10%以上。截至2023年9月,石家庄正定机场空铁联运的旅客中,北京旅客的数量已经占到60%,正定机场已成为航空旅客进出北京的第二通道。
沈阳:形成“三站一场”间快速客运通道
2023年,沈阳地铁2号线南延线、4号线“双线开通”,串联起“三站一场”,沈阳交通进入“空铁联运”时代。如今,沈阳地铁线网串联沈阳站、沈阳北站、沈阳南站和桃仙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通过地铁实现铁路、航空高效便捷换乘,形成“空铁联运”新格局。“三站一场”间快速客运通道的形成,更好地满足乘客“更多选择、更快到达”的需求,助力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同时将推动临空经济区建设,强化综合性交通枢纽功能,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质增效。(来源:沈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