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出行活动

北京去年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近300万人次

更新时间:2024.01.04

  

  近两年,北京慢行(步行、骑行)环境持续提升,自行车回归城市。记者昨天从市交通委城市道路管理处获悉,2023年本市城市道路慢行林荫覆盖率达86.4%;共享单车骑行量达10.88亿人次,日均骑行量近300万人次。

  东西城5条路骑行量最高

  2023年市民骑行意愿持续高涨,全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达10.88亿人次,日均骑行量近298.99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加12.79%。单日最高骑行量为2023年9月22日,骑行量为483.18万人次。

  早高峰期间,全市494个主要道路断面中,有110个断面非机动车骑行量超过3000辆次/小时,较2022年增加了20处。核心区平均值为3304辆次/小时,较2022年增长18%,其中西城区平均断面骑行量最高,达到了3505辆次/小时。骑行量排名前五的断面分别是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7958辆次/小时),西城区太平桥大街(6735辆次/小时),东城区建国门北大街(6446辆次/小时),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6157辆次/小时),东城区朝阳门南大街(6108辆次/小时)。

  完成250公里非机动车道整治

  过去一年,全市持续推进慢行系统品质提升工作,完成250.7公里非机动车道整治,其中施划独立非机动车道9.7公里,拓宽独立自行车道84.3公里,设置自行车优先标识156.7公里;完成8000余处骑沿井治理,加装8134个树池盖板,保障市民“脚下的安全”,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全市独立自行车道宽度达标率比2022年提升2.4个百分点,人行步道宽度达标率比2022年提升0.5个百分点,新增慢行优先标识设置里程156.7公里,城市道路慢行林荫覆盖率达86.4%。

  7处滨河步道节点打通

  今年春暖花开时,市民可沿着更多河流骑行、步行,体验本市慢行环境建设成果。围绕“水、路、绿”三网融合,北京市交通委与水务、园林部门配合,提升城市道路、绿道和巡河路的建设与融合,让市民更方便地到河畔休闲。

  2023年,在滨水空间融合方面,本市建设了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慈寿寺桥横跨在昆玉河上方,过去,行人要想从桥上走到河边步道上,需要向北绕过慈寿寺桥北天桥,到达北洼西街西口北天桥,才能通过下河梯道走到河边,绕行距离大约有1公里。”市交通委城市道路管理处荆禄波介绍,市交通委与市水务局相互配合,支持水务部门在慈寿寺桥桥区增设了4座下河梯道,连通到沿河步道,让市民能走到河边或是穿行河道两岸,增加居民开展滨河活动的范围。

  类似这样的桥区,昆玉河沿线一共有8座,其中5座跨河桥、3座过街天桥。本市在这8座桥区增设21座下河梯道,连接河道与外围空间。同时,通过修建栈桥、明挖方涵等方式,打通甘雨桥、白纸坊桥、景泰立交北跨河桥等7处滨河步道节点,真正实现了从颐和园到东便门“一走到底”。2023年11月,西南二环水系滨水空间开放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并对外开放。

  来源:北京日报

  2023年,市园林局还大力推进“无界公园”建设,因地制宜选取了海淀公园等20处公园,对围栏进行拆除,市交通委同步对相关出入口实施缘石坡化等工作,提升市民游园的便捷性、舒适度。同时,实施了天宁寺桥等20处桥体垂直绿化。本报记者 孙宏阳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922绿色出行”版权均属922绿色出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922绿色出行”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